不过这种类似的角色需求很多,刚刚是差不多午饭时间,等到了下午1点开始,播报速度甚至不会停歇,直到6、7点速度才会慢下来,运气好的话,杨行远平均三到五天能接到一个角色。

    其实如果是其他像他这么勤奋蹲点的群演,不至于接戏频率这么低,实在是杨行远的外貌条件放在影视圈太差了。

    一米七三的个头,不胖不瘦的身材,放在普通人里都不算好看的容貌,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五官相对没有什么攻击性,显得比较有亲和力,当年为了梦想,他凭借一腔热血跑到h市,成为一名俗称的h漂,他如今已经三十二岁了,还是没有在演员行业混出什么名堂。

    他在人才市场混了三年,零零散散的接了不少戏,戏份最重的一个角色也只是抗战剧里的内奸角色,台词总共不到十句。

    生活总要过下去的,杨行远也有很多次动过回乡的念头,但是每天清早起来,他还是习惯性的洗上一把脸,穿上衣服就往人才市场跑,也许这种看不到尽头的追寻,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的习惯。

    下午十二点四十,寻常白领吃午饭的时候,人才市场人头攒动,距离下午的第一次选角高峰期已经很接近了,人流量大增,大家都开始在寻找合适的位置。

    杨行远坐在座椅上,目光时不时往窗口公屏上看一眼。

    这时候,他旁边传来招呼声:“小远!”

    杨行远听到声音转头一看,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光头男人,他露出笑容,热情地打了个招呼:“王哥!”

    在这个影视人才市场里不止有散人群演,还有一些中介经纪人,也就是通俗的掮客。

    这类中介会和一些类型剧组和类型演员保持联系,比如专做战争剧的掮客,手下就会认识一批适合演战争戏的群演,同时和很多制作方保持联系,有些制片方在需要批量群演时,通常懒得在人才市场发布通告,就直接找到熟识的中介经纪人,用他这边的演员。

    当然,要想和甲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,这类经纪人也要足够懂行,拍戏每分钟都在烧钱,中介推荐一些不合适的群演过去,浪费了时间金钱,也是会被剧组列入黑名单的。

    所以能在人才市场长期做下去的中介经纪人,都在行业内有一定人脉,眼光也不错,杨行远眼前的王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他可不会怠慢对方。

    瞧见杨行远果断离开好不容易抢到的座位上来给自己点烟,王军眼中流露出满意,冲对方这份态度和情商,他就觉得今天来这趟没白来。

    王军凑着杨行远的火点燃了烟,吐出一口烟气:“客套话暂哥俩就不多说了,今天我是特意过来找你的,有个角色消息,我觉得你可以去试试。”

    杨行远眼睛一亮:“王哥,是什么角色?”

    杨行远不是王军旗下的固定团队,但是曾经和他合作过,他接到最大的那个战争片内奸角色就是王军介绍过来的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王军就挺欣赏杨行远的,无论是为人还是敬业程度,作为处于演员金字塔最底层的大部分群演来说,演戏只是他们谋生的一种手段,能应付过去就行了,只有杨行远会认真的钻研每一个拿到手上的小角色。

    在第一次看到杨行远为一个台词只有一句话的角色写小传的时候,王军就记住了这个相貌平平的男人。